故宮限制鑒寶專家接私活 馬未都:個人要對單位負責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2-04-23]
故宮博物院日前發(fā)出聲明稱,該院在職、離退休人員參加社會文物鑒定等活動時應獲得故宮博物院的書面授權,否則屬個人行為,后果由本人承擔,故宮博物院對此不承擔責任。去年以來,文物市場上“金縷玉衣”和“漢代玉凳”贗品事件均有故宮專家,令故宮聲譽受損。收藏專家馬未都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職人員要為所在單位的信譽負責,不能透支單位信譽。
收藏專家馬未都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故宮博物院發(fā)表聲明表明了一個很好的態(tài)度。但能否有效實施要看今后。他認為,不光是故宮博物院,所有國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出去,都是代表單位。像“金縷玉衣”、“漢代玉凳”這樣的事件其實都在透支單位的信譽。他認為,作為公職人員,應該考慮個人行為是否會為所在單位帶來負面影響。
馬未都在博客中說:“我們處在一個假象環(huán)生的時代,有朋友對我說,你們古董行不好,凈賣假貨。我深刻反省,究其原因,文物的文化含量太大,難以一目了然。自古文物收藏憑的是眼力,玩的是心跳,至少宋代以來許多國寶就在真假之間爭論,翻來覆去者并不罕見。歷史上被判了死刑的文物又起死回生也不是鳳毛麟角。由于人類對自身文化認知的局限而對文物發(fā)生錯判,只要不是故意,情有可原?!彼f:“今天假象環(huán)生的現象都是故意而為,絕大部分很難得以有效的懲治,古董自古以來就是真假難辨,當一個社會藥都有假的,就千萬別指望其他東西都是真的了。”
對于文物鑒定市場的亂象,馬未都建議,個人要對個人負責,單位要對單位負責,單位的公職人員也要對單位承擔責任,不能透支單位的信譽。他說,現在有很多不具備鑒定能力的人,打著所在單位的名譽在外面接“私活”,所以,應該要建立相應的管理和懲處制度。
鑒定行業(yè)亂象叢生
“95%的人用95%的錢買了95%的贗品”
近年來,央視《鑒寶》等一批文物鑒定的電視節(jié)目讓許多鑒定專家火了起來,已退休的或是在職的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更成為這類節(jié)目的座上賓?!肮蕦m專家”這一身份也讓許多觀眾對此深信不疑。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由于目前市場上的文物鑒定亂象叢生,故宮專家利用業(yè)余時間奔波各地鑒寶的活動早已不鮮見,而出于商業(yè)性的目的“接私活”,已數次影響到故宮博物院的聲譽,正因為如此,為了維護聲譽,故宮博物院特發(fā)此聲明。
“現在中國的收藏市場,95%的人用95%的錢買了95%的贗品?!庇小笆詹亟缟詈怼敝Q的文化學者吳樹在日前一場收藏論壇上如此表示。
近來文物市場上先后發(fā)生的兩起贗品鑒定事件,分別是“金縷玉衣”和“漢代玉凳”。去年,“古玩收藏家”謝根榮托人自制了“金縷玉衣”,并找來5位文物鑒定專家,其中包括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楊伯達。5位專家給這件“金縷玉衣”寫了個文字說明,出了一個評估價:24億。據悉,謝根榮給了專家?guī)资f的評估費。隨后用這份鑒定報告向銀行騙貸。
去年年初,一套“漢代玉凳”被拍出2.2億天價,成為當年拍賣市場的“最貴玉器”。但時隔一年,江蘇邳州一趙姓老板承認該玉凳為其組裝制作。據媒體報道,當初鑒定的專家周南泉是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兩起文物市場上的贗品鑒定案,均跟故宮博物院的專家有關,為了維護故宮博物院的聲譽,日前特發(fā)表上述聲明。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