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 中國文物與藝術品市場貴得些離譜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0-12-12]
今年,在中國文物與藝術品市場,常常聽到人們感慨:看不懂!
普通愛好者看不懂,因為前些年,他們可以通過節(jié)衣縮食,參與其事,如今,他們中的大多數只有旁觀的份了。和田玉、明清官窯、近現代字畫價格升幅成百上千,對于一般工薪階層,中國文物與藝術品價格似乎貴得有些離譜了。
古董商人與藝術品經紀人看不懂,因為多年以來,他們在這個市場中低價進高價出、那邊進這邊出、前年進今年出,閃轉騰挪,如魚得水,如今,他們依然四處奔波,滿世界踅摸,卻常??帐侄鴼w,常有力不從心、捉襟見肘的感覺,因為成本遠比從前高昂。
甚至,造就中國文物與藝術品目前這種炎炎之勢的一些拍賣公司老總們也說看不懂,一些他們看好的東西動靜不大,而不為他們重視、且不時面市、表現平平的一些東西卻突然為人熱捧,這冷熱的轉換實在有些過于迅速了。
曾經作為這個市場主體的人們已經被邊緣化了,曾經作為這個市場行情的主線被調整了,曾經作為這個市場主導的人們有些遲疑了……這樣,我們可不可以說,人們看不懂的是行情,其實是這行情變化的依據。
收藏的重要依據是對象的稀缺性,對于我們龐大的十幾億人口以及更為龐大的收藏缺口,現存的中國文物、特別是那些歷史價值、藝術水準兼?zhèn)涞奈锛匀皇翘幵诒娔款ヮブ?,而十分耀眼。因為?zhàn)爭、內亂與愚昧,我們曾經屢遭搶奪,我們曾經暴殄天物,我們曾經家徒四壁,當中華民族千百年的收藏傳統被春風喚醒,其巨大的吞吐力自然會超乎尋常。如是,那些附載著歷史文化信息的古董必然成為人們的志在必得之物了。
新中國成立60多年,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并積累了巨大的財富,當這些財富越過衣食住行這些眼前的樊籬時,自然會有一部分轉化為文化追求,轉化為家學積累,轉化為文物與藝術品的收藏,轉化為一波又一波攀升、且后勁十足的行情。有人說,哪怕是在北極舉行拍賣會,中國文物與藝術品也會拍出個天價來。其言下之意是,中國文物與藝術品價格的不時飆升是一個不可逆轉的事實。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文物與藝術品的價格增加幅度是與整個國力成正比的。中國經濟的長期向好不變不僅給國人以自豪感與自信心,也給了一些外國商人以啟示,所以,他們提前布局,暗捉商機,下大本錢買重器,然后,他們在一個不甚遙遠的高坡上,微笑地等待著好像是饑腸轆轆的中國收藏家們。這不禁讓人想起那些往事:許多年前,在美國,一張明代大畫家唐伯虎的作品叫價七八千美元,和普通人家用的一輛小汽車相當。許多年前,在香港,從廣州運去一船工藝品,不是按件賣,而是裝在小竹簍里,一筐十幾塊錢,和時鮮蔬菜價格差不多。許多年前,在日本,我們的代表團饋贈的是文玩字畫,得到的回贈是家用電器,甚或筷子手絹等……于是,我們既要有身當盛世的幸運感,更要感佩外國商人的睿智、魄力與多年按捺內心變現沖動的定力。
看不懂這市場,把不住這行情,其實,說到底,是對這市場的巨大變化缺乏應有的心理準備、學術準備與資金準備。這種理論上的失語、操作上的乏力、管理上的缺席豈止是收藏愛好者、古董商人與拍賣機構的錯?相對于中外古董藝術品依然有些懸殊的差價,相對于中國人依然薄弱的家庭文化積累,相對于流失海外的那些數以千萬計的中華文物,中國文物與藝術品市場的未來空間依然不可限量,我們豈能以“看不懂”而翩然而去,我們要時刻準備著。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