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大師身后不得安寧 兒子應(yīng)該如何寫老子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0-05-24]
兒子應(yīng)該如何寫老子
季羨林大師身后一直不得安寧,最近,他的兒子寫了一本書《我和父親季羨林》,又引起輿論一片嘩然。在兒子筆下,季羨林很像是個人生的失敗者,雖然在學術(shù)上成績斐然,頗有建樹,但家庭生活卻毫無幸??裳?,對兒子和他的母親一直都很冷漠,是個孤獨、寂寞、吝嗇、無情的人。季羨林的早年經(jīng)歷:寄居叔父家、無愛的婚姻、母親的早逝等,塑造了這樣一個壓抑、封閉、孤傲的性格,他的意氣用事毀了這個家,也使得他至今身陷陰謀的泥淖而難以自拔。
對此,批評作者的人認為,我們有“子為父隱”的古訓,并有“為尊者諱”的傳統(tǒng),兒子這樣寫老子,盡管“真實得近乎殘忍”,卻并不符合傳統(tǒng)的父子倫常,也有失厚道。而贊賞他的人則認為,作者的筆觸看似殘忍,其實包含著一顆摯愛之心,他希望還原一個真實的父親形象,他也希望讀者能夠接受一個有缺陷的季羨林。兒子這樣寫老子,把老子剖開給世人看,是需要勇氣的。與絕大多數(shù)兒子寫老子的回憶錄相比,這本書讓人感受到一種“苦澀和悲愴”,卻也是為了真實而付出的代價。
兒子與老子關(guān)系緊張,自古皆然,所以才有“父慈子孝”的雙向要求。但兒子是否可以揭老子的老底,卻因時代不同、立場不同而各持己見。從傳統(tǒng)的倫常大義出發(fā),自然是父為子綱,子為父隱皆屬天經(jīng)地義;但新道德并不承認三綱五常為最高原則,在此之上還有國家、民族、階級、黨派以及社會道義的要求,所以,子為父隱也常常遭人詬病。拋開這一切不談,就事論事地說,季大師的兒子解剖他的老子這樣地不留情面,固然為常人所不能接受,但在今天,如果是他個人的自覺選擇,他人倒也無從置喙。
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親情的滋潤,沒有親情,我們的心先就荒涼了。因此,我很理解一個兒子由于老子的漠視而心生怨恨。父愛與母愛究竟有些不同,母愛可以是專一的、無條件的,而父愛卻做不到這一點。父親固然是一家之長,但家對于他卻不能像母親所認為的那樣就是一切。對于一個男人來說,一定還有比家更廣闊的天地,比親情更博大的情懷,“三過家門而不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些都是社會對于男人的要求。常常有這種情況,當一個人專注他的事業(yè)的時候,對于身邊最親近的人和事便會有所忽略,這也是人之常情,是可以理解的。做兒子的連這一點都看不透,說明他并不真懂他的老子。
最后還想說到一點,兒子如何寫老子,是兒子的事,問題在于,有人不能接受兒子筆下的這個老子。除了上面說到的“子為父隱”還在暗中支配著我們的情感之外,再有一點就是他的寫作顛覆了我們心中高大完美的“大師”形象。他本來是我們心造的一尊神,我們卻又信以為真,頂禮膜拜;當有人指出神也具有常人所具有的缺點時,我們往往又拒絕接受,并加以否認。這是需要我們認真反思的。我們敬仰季羨林大師的學問,如果他真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陷,或在處理與家人的關(guān)系時不夠周全,疏于示愛,我想也無損其學術(shù)上的光輝。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誰又能如上帝一般十全十美呢?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luò)知識產(chǎn)權(quán)!
相關(guān)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