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聽”的《清明上河圖》問世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06-11-17]
18首色彩不同,風情各異的樂曲,隨著《清明上河圖》充滿韻律美感的畫面一一呈現(xiàn)。在16日開幕的2006中國國際音像博覽會上,音畫巨作《清明上河圖》正式問世。
《清明上河圖》為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所作,以長卷形式,記錄了北宋末年汴京(今河南開封)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是繪畫史上的不朽作品。音畫《清明上河圖》由作曲家史志有運用獨特的音樂解讀方式,將《清明上河圖》解析為16個局部畫面,以18首色彩不同,風情各異的樂曲完成這一畫作的全部音樂畫卷,力圖表現(xiàn)《清明上河圖》所具有的時代精神和祥和的社會氣氛。
音畫《清明上河圖》主要由《商隊圖》、《田園圖》、《驚馬圖》、《汴河圖》、《迎客圖》、《纖夫圖》、《鄉(xiāng)情圖》、《搏浪圖》、《盛世圖》、《思鄉(xiāng)圖》、《遠航圖》、《看命圖》、《寺廟圖》、《賞魚圖》、《城關圖》、《抬轎圖》等樂曲構成,《序曲》與《尾聲》時空回轉(zhuǎn),喚醒古都舊事。
中國民族樂器在音畫《清明上河圖》中大放異彩。二胡、墜胡、高胡、中胡、板胡、京胡等輔以琵琶、笙、古琴、古箏等樂器,展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史志有表示,這是由音樂樂曲解讀著名繪畫作品的一次嘗試,也是音樂和美術兩種藝術形式力圖交融的創(chuàng)新。
音畫《清明上河圖》從2001年開始籌劃,歷時6年完成,由史志有作曲,亞洲愛樂樂團協(xié)奏。
新華網(wǎng)廣州(記者賴少芬)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